微生物催化酰胺单体生产技术,首先由日本在1985年建立了6000t/a的酰胺装置,其后俄罗斯也掌握了此项技术,20世纪90年代时日本和俄罗斯相继建立了万吨级微生物催化酰胺装置。我国是继日本、俄罗斯之后,世界上*三个拥有此技术的国家。微生物催化剂活性为2857国际生化单位,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我国微生物催化酰胺单体生产技术是由上海市农药所经过“七五”、“八五”和“九五”等3个五年计划开发完成的,微生物催化剂腈水合酶是在1990年筛选出的,是由泰山山脚土壤中分离出163菌株和无锡土壤中分离出145菌株,经种子培养得到的腈水合酶,代号为Norcardia-163。该技术现已在江苏如皋、江西南昌、胜利油田及河北万全先后投产,质量上乘,达到了生产**高相对分子质量聚酰胺的质量指标。标志着我国微生物催化酰胺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聚酰胺聚合用的引发剂有无机引发剂、**引发剂和无机—**混合体系3中类型。
(1)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大致分为无机过氧化物和**过氧化物。无机过氧化物如过酸,过酸铵、过和等。**过氧化物如过氧化甲酰、过氧化月桂酰和叔丁羟基过氧化物等。它们配用的还原剂有酸亚铁、氯化亚铁、偏和代等。
(2)偶氮化合物类
如偶氮二异、偶氮双二、偶氮双氰基和20世纪80年发的偶氮脒盐系列,如偶氮N-取代脒盐是一类竞相开发的产品,它们的加入浓度为万分之0.005-1,催化效率很高,有助于生产相对分子质量高的产品,且溶于水,便于使用。
使用原则
聚酰胺的使用要遵循如下原则:
1、颗粒状聚酰胺絮凝剂不能直接投加到污水中。使用前必须先将它溶解于水,用其水溶液去处理污水。
2、溶解颗粒状聚合物的水应该是干净(如自来水),不能是污水。常温的水即可,一般不需要加温。水温低于5℃时溶解很慢。水温提高溶解速度加快,但40℃以上会使聚合物加快降解,影响使用效果。一般自来水都适合于配制聚合物溶液。强酸、强碱、高含盐的水不适于用来配制。
3、聚合物溶液浓度的选择,建议为0.1%-0.3%,即1升水中加1g-3g聚合物粉剂。
影响因素
聚酰胺溶液的粘度主要反映了液体分子之间因流动或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内摩擦阻力。内摩擦阻力与聚合物的结构、溶剂的性质、溶液的浓度及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它的数值越大,表明溶液的粘度越大。
分子量对聚酰胺粘度的影响
聚酰胺溶液的粘度随高聚物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这是由于高分子溶液的粘度由分子运动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当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6时,高分子线团开始相互渗透,足以影响对光的散射。含量稍高时机械缠结足以影响粘度。含量相当低时,聚合物溶液可视为网状结构,链间机械缠结和键共同形成网的节点。含量较高时,溶液含有许多链-链接触点,使高聚物溶液呈凝胶状。因此,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越易形成链缠结,溶液的粘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