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由于氢氧根离子的架桥作用和多价阴离子的聚合作用而生产的分子量较大、电荷较高的无机高分子水处理药剂。聚氯化铝主要用于生活饮水的净化,生产用水以及各种废水、污水的净化处理及特殊水质的处理。它具有除臭、菌、除色、除蚀等效果。在处理含铁、铬、锰、锌、酚、硫、氟等工业废水方面有显著效果。
硫酸亚铁,聚合硫酸铁质量指标品牌清源牌产量1500吨/每月外观白色或、褐色颗粒或粉末Al?O?含量(%)≥26-28盐碱度%40-90密度g/cm3——水不溶物≤1.5包装25KG,牛皮纸袋或白色编织袋硫酸亚铁,聚合硫酸铁应用范围用途:水处理,絮凝剂;适用于净化饮用水、给水的特殊水质处理、除铁、除镉、除氟、除浮油等。也适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如印染废水等,在造纸、医药、制革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1.主要用于饮用水和工业给水的净化,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化工废水处理。2.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广泛应用,在造纸中作为施胶剂、印染漂染、水泥速凝剂、精密铸造硬化剂、耐火材料粘剂、甘油精制、布匹防皱、医药、化妆品等其它行业。聚合氯化铝为固体产品,液体产品为无色或淡,棕褐色透明或半透明液体。固体产品易吸潮结块,易溶于水。药剂配制浓度为10%左右。该产品属于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使用普遍。
聚合氯化铝(pac)与传统无机混凝剂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无机混凝剂为低分子结晶盐,而聚氯化铝的结构由形态多变的多元羟基络合物及聚合物组成,为无定形的无机高分子,该产品广泛用于生活、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工业废水的净化,低温低浊水的净化处理,造纸、石化,热电厂冲灰废水回收利用,印染、毛纺、废水去COD、BOD以及SS的脱色净化。
吸附架桥作用机理主要是指高分子物质与胶粒的吸附与桥连。还可以理解成两个大的同号胶粒中间由于有一个异号胶粒而连接在一起。高分子絮凝剂具有线性结构,它们具有能与胶粒表面某些部位起作用的化学基团,当高聚合物与胶粒接触时,基团能与胶粒表面产生特殊的反应而相互吸附,而高聚物分子的其余部分则伸展在溶液中,可以与另一个表面有空位的胶粒吸附,这样聚合物就起了架桥连接的作用。
聚合氯化铝外观特点以及反应聚氯化铝的外观与盐基的程度,制备方法,原料,杂质组分和含量有关。纯液态聚氯化铝的颜色随盐碱的程度而变化。当碱度在40%-60%的范围内时,它是浅透明液体。当碱度**60%时,它逐渐变为无色。透明液体。固态聚氯化铝的颜色与其液体的颜色相似,其形状也随盐的程度而变化。当碱度为30%或更低时,它是透镜,当碱度为30%-60%时,它是凝胶。当碱度为60%或更高时,它逐渐变为玻璃体或树脂。
由铝土矿或粘土矿物制成的聚合氯化铝,颜色为至棕色透明液体,颜色的色调随铁含量而变化。通过“酸溶性一步法”用铝灰或铝屑获得的产物是灰黑色至灰白色。当加热到110℃以上时,聚氯化铝酸锶分解,气体逐渐释放,后分解成氧化铝。聚氯化铝与酸反应引起解聚反应,降低聚合度和盐的碱度,终变成正铝盐,因此絮凝效果也降低;氯化铝的聚合反应与碱反应,使聚合度和盐的基重增加,产生氢氧化铝沉淀或铝酸盐;当聚氯化铝与硫酸铝或其它多元酸盐混合时,很可能发生沉淀,并且絮凝性能通常会降低或完全丧失。
实际上在水溶液中投加混凝剂使胶粒脱稳现象涉及到胶粒与混凝剂,胶粒与水溶液,混凝剂与水溶液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综合的现象。吸附电中和:吸附电中和作用指粒表面对异号离子,异号胶粒或链状离分子带异号电荷的部位有强烈的吸附作用,由于这种吸附作用中和了它的部分电荷,减少了静电斥力,因而容易与其它颗粒接近而互相吸附。
此时静电引力常是这些作用的主要方面,但在不少的情况下,其它的作用了**过静电引力。举例来说,用Na+与十二烷基铵离子(C12H25NH3+)去除带负电荷的碘化银溶液造成的浊度,发现同是一价的**胺离子脱稳的能力比Na+大得多,Na+过量投加不会造成胶粒再稳,而**胺离子则不然,**过一定投置时能使胶粒发生再稳现象,说明胶粒吸附了过多的反离子,使原来带的负电荷转变成带正电荷。铝盐、铁盐投加量高时也发生再稳现象以及带来电荷变号。上面的现象用吸附电中和的机理解释是很合适的。
吸附架桥作用:吸附架桥作用机理主要是指高分子物质与胶粒的吸附与桥连。还可以理解成两个大的同号胶粒中间由于有一个异号胶粒而连接在一起。高分子絮凝剂具有线性结构,它们具有能与胶粒表面某些部位起作用的化学基团,当高聚合物与胶粒接触时,基团能与胶粒表面产生特殊的反应而相互吸附,而高聚物分子的其余部分则伸展在溶液中,可以与另一个表面有空位的胶粒吸附,这样聚合物就起了架桥连接的作用。
假如胶粒少,上述聚合物伸展部分粘连不着*二个胶粒,则这个伸展部分迟早还会被原先的胶粒吸附在其他部位上,这个聚合物就不能起架桥作用了,而胶粒又处于稳定状态。高分子絮凝剂投加量过大时,会使胶粒表面饱和产生再稳现象。已经架桥絮凝的胶粒,如受到剧烈的长时间的搅拌,架桥聚合物可能从另一胶粒表面脱开,重又卷回原所在胶粒表面,造成再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