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类别:
易燃液体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LD50: 1535 毫克/ 公斤; 口服- 小鼠 LD50: 1400 毫克/ 公斤
数据 皮肤- 兔子 500 毫克 轻度; 眼睛- 兔子 0.25 毫克/ 24小时 重度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可爆
可燃性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易燃; 燃烧产生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灭火剂 干粉、、泡沫、1211灭火剂
职业标准 TWA 100 毫克/立方米; STEL 125 毫克/立方米
理化性质:
易燃,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浅透明液体,有强烈的性。臭味熔点(℃):-45
相对密度(水= 1):0.95
沸点(℃):155.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 1):3.38
分子式:C6H10O
分子量:98.14
含量:优级≥99.5%,合格品≥99.0%。
饱和蒸气压(千帕):1.33(38.7℃)
临界温度(℃):385.9
临界压力(兆帕):4.06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81
闪点(℃):46
爆炸上限%(V / V):9.4
引燃温度(℃):420
爆炸下限%(V / V):1.1
溶解性:微溶于水,択可混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溶剂。
浅析生产工艺现状:
按原料分,生产有法和法之分,而法又有法和法之分。法是早期工业化生产方法。该法以镍为催化剂,使加为环己醇,之后在锌催化剂作用下脱得到。这条路线流程较短,所得产品纯度高、质量好,但原料价格较贵,所以目前国外已很少采用该工艺生产。不过近几年产能过剩,加工艺又重新引入关注。
加制环已烷工艺也有气相法和液相法两种:气相法典型的工艺有UOP法、Arco法、Houdry法等;采用液相加典型工艺有IFP法、Arosat法和BP法等,以IFP为主导地位。氧化制有3种不同工艺,其中钴氧化法是较为普遍采用的工艺。以可溶性钴为催化剂先生成和环己醇的混合物,即KA油;非催化氧化,先将氯化为环己基过氧化物,然后催化分解为KA油;氧化法则将氧化为环已基,然后水解为环己醇,之后脱得到。